close

三句話提升國民基本判斷力

民主制度人民是國家主人,以民治國,人民普遍思考判斷力的高低,對民主品質與社會的安定繁榮影響甚大。怎樣可以提高人民思考判斷力?提高國民基礎判斷力的方法,其實很簡單,從我們日常生活語言中,重點強調理性的成分即可,尤其是:「要甚麼?」、「為什麼?」、「證據呢?」三個問句。

「要甚麼?」(訴求):訴求、主張、主旨、訴之聲明或「說甚麼?」等,大致屬於「要甚麼」的範疇。有些人口才很好,可以讓聽眾一把鼻涕一把眼淚,也可以讓人熱血沸騰喊打喊衝,但是,當聽眾想一想:他講這些是在「主張甚麼?」或「要甚麼?」講者的動機或目的自然曝光。理性的力量抬頭,情緒性、煽惑性言行的影響力悄然消退。

「為什麼?」(理由):同義詞包括:理由、說明、原因等。剛出生的小孩都會哭哭鬧鬧要求喝奶,「要甚麼」幾乎是人類的本能,但是,理性的人還會進一步問;「為什麼?」因為,某一方要甚麼,表示另一方要給甚麼。資源有限,機會難得,給了某個人甚麼,就會影響到另一個人或其他人。參與民主政治的人不能只會吵吵鬧鬧要東要西,還要會問:為什麼。要不然,人家為什麼要給你?問他人為什麼,被問的人自然會想一想為什麼;問自己為什麼,則眼睛不再只有自己,還有了他人與公共利益。

「證據呢?」(證據):在論述裡,證據的範圍可以是物證、書證、人證等,也可以是學有專精的專家、具體的統計數字等,力求客觀。客觀的證據能被多數人接受,影響力比較廣,說服力比較強。當聽眾們在聽名嘴政客口沫橫飛時,心理默想著:「證據呢?」很多無憑無據、空穴來風的胡說八道,頓失市場。在自己講話前想一想:證據呢?言語比較不會引起無謂的爭端,也較有說服力。

「要甚麼、為什麼、證據呢」三個問句,看似簡單,其實是進入理性思維的敲門磚,是進一步做關聯性、可能性、合理性等判斷的基礎。它們可以幫助洞察並去除言論垃圾、在政治菁英互爭之中扮演好簡單仲裁者的角色,也可以使人民在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時更具有理性與質感。

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的基礎教育,使台灣從粗俗的暴發戶邁向富而好禮。「要甚麼、為什麼、證據呢」三句話所建立的國民理性基礎,則不僅將使台灣民主政治從草莽走向理性,甚至可以協助數千年來重視上下服從的傳統文化,適應崇尚平等溝通的民主制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賴泱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